中国炼铁网欢迎您!

中国炼铁网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技术文摘库 >

龙钢2#高炉提指标降成本实践

时间:2019-08-06 09:52来源: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 作者:袁建力 车祖刚 点击:
摘 要 龙钢2#高炉通过加强各项作业程序管理,优化炉料结构,加强过程控制,岗位创新,技术攻关,深挖内潜,指标攻关大力降本增效。 关键词 高炉 挖潜 降本增效 1 概况 2016年全国钢
  • 摘  要  龙钢2#高炉通过加强各项作业程序管理,优化炉料结构,加强过程控制,岗位创新,技术攻关,深挖内潜,指标攻关大力降本增效。

    关键词  高炉 挖潜 降本增效


    1  概况

    2016年全国钢铁市场依然持续低靡,龙钢公司仍旧处于扭转命运的关键时刻。作为中心环节的炼铁厂身肩重负,在全厂大力推行“提指标狠抓管理降成本”的高潮中,炼铁厂2#炉以“降低铁前成本”为宗旨,树立“以风为纲,一稳百顺,强化冶炼,降硅降耗”的高炉操作理念,确定全年目标:燃料比≤530kg/tFe,产量日均≥3000t/d,焦比≤400kg/tFe,煤比≥120 kg/tFe,风温≥1150℃,[Si] ≤0.45%。

    围绕既定目标,2#炉认真践行安全均衡、降本增效的生产经营方针,各岗位员工立足本职,紧紧盯住降本增效这个“牛鼻子”,通过强化内部管理、优化高炉炉料结构、使用经济炉料冶炼、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措施,高炉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。

    与2015年相比,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刷新纪录,在4座高炉中脱颖而出:燃料比平均达到519Kg/tFe,比目标(530 kg/tFe)降低11kg/tFe,比2015年(524 kg/tFe)下降5 Kg/tFe,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。

    说明:2015年生产时间为5月-8月;2016年生产时间为5月-11月

    2  强化内部管理,为降低成本提供体制保障

    2.1  明确职责,清晰权利

    实施炉长和副炉长负责制,划清正副炉长责任和权利,让炉长有充分的管理权,由副炉长负责高炉操作,消除生产工艺、设备等运行障碍,提供好保障。

    2.2  完善成本预算核算管理

    高炉每日进行四级成本全面核算管理,纵向把握产线目标成本管控,横向开展各班组竞赛,加强同其它高炉工序成本对标,以完全成本低于公司考核目标进行组织管控。

    3  强化高炉各工序物料管理

    3.1  注重原燃料质量跟踪

    加强与前道工序、生产指挥中心等部门的沟通,发挥铁前原燃料质量信息平台作用,出现异常情况,高炉及时采取措施,把原燃料质量对高炉的影响减少到最小。

    3.2  加强槽下原燃料监测

    对高炉槽下振筛进行动态监控,调小筛分流量,每天配合料管组对入炉的烧结、球团中<5mm粉沫进行测定,严格<5mm比例超过3%。通过努力连续7个月入炉料粉沫小于2.5%。

    4  优化高炉炉料结构

    4.1  加大烧结矿比例,减少球团矿使用降低区间成本

    4.2  优化燃料结构

    根据公司燃料优先供应大高炉的原则,二级焦炭比例由30%增加至60%。

    5  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

    在原燃料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,通过加强生产过程控制,保证各工序的稳定,提高各工序的生产控制水平,实现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。

    5.1  合理的冶炼强度

    针对低成本原料影响炉内透气性,采取适当降低冶强的措施,通过摸索对比总结,将冶强严格控制在1.8t/m3d以内,消除了“小马拉大车”的现象,实现了焦比下降又节约能源消耗的目标。

    5.2  实施经济煤比

    持续优化喷吹煤结构,以本地全烟煤喷吹为突破口,进一步降低了喷吹煤的采购成本。同时通过提高风温,控制合适的富氧,确保减煤的情况焦比不升高。6-11月焦比平均388kg/tfe比2015降低了11kg/tfe,煤比比2015年升高了24kg/tfe。

    5.3  选择最佳燃料比

    将成本引入技术指标的控制,降低经济综合焦比,达到节省燃料费用的目的。

    2015年,2#高炉操作主要是采用稳定风量(2300-2350m3/min),高冶炼强度,实现高产,造成吨铁风耗高,燃料比较高,年平均524kg/tfe。

    2016年通过调整操作思路,以稳定、低耗为目标,在使用低成本矿的情况下实现燃料比下降5kg/tfe。

    5.4 强化高炉操作

    5.4.1  坚持推行经济运行炉温冶炼

    2016年在原料质量下降,有害元素大幅度升高的情况下,要求各班根据炉况运行条件,确定合适的铁水物理热水平,稳定铁水硅,减少波动,严格控制铁水物理热1480-1500℃。特别强调控制炉温的下限,不能低于下限水平运行。6-11月[Si]平均0.45%,比去年大幅度下降,实现了稳定炉温又降低燃料消耗的目的。

    备注:由上图可看出[Si]在0.45%上下波动,保持着平稳的态势。

    5.4.2  改进高炉操作,适应炉料结构优化

    下部送风制度适当缩小风口面积,提高风速、提高鼓风动能,活跃炉缸,确保中心气流,提高高炉抵御外围条件变化的能力。上部装料制度稳定“平台+漏斗”的基本装料制度,确保中心气流充足而边缘气流稳定。日常操作中,根据原燃料条件变化,灵活调剂装料制度,以制衡边缘与中心气流分布。提高了高炉对外围条件的适应能力,确保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。

    5.5  强化设备管理

    建立以高炉为中心,“高炉—烧结一体”的无缝式计划检修模式,实施长周期、大计划检修,高炉检修周期由3月延长至4-5个月。全年休风率平均0.8%。工艺休风率仅0.04%。

    5.6  外围保障管理

    紧抓影响外围的各项因素,从原燃料称量、筛分至高炉出铁,实施全过程监控,使高炉外围影响的减风、休风大幅度降低。5-11月份外围影响的高炉休风率0.00%,只有两次8小时计划检修。

    5.7  炉况管理

    对高炉工艺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,制定合理的高炉操作方针,选择合理的布料制度。推行上班兼顾下班的原则,强化炉温、碱度三班统一操作,加强高炉工长操作水平,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做到早调、早控制,确保炉况长期稳定顺行。

    5.8  抓流程控制,夯实降本增效基础

    (1)细化降本增效目标管理考核项目,明确岗位原材料、冶金辅具、工具等物资消耗限额,并根据不同工具材料成本制定相应等级的经济考核标准。进一步控制工序能源消耗,建立健全各工段能源管理制度,加强高炉冶炼生产中焦炭、焦丁、煤粉等原燃料及氮、氧、压缩空气、煤气等气体介质的能源消耗,精心做好消耗统计工作,对日成本分析中出现的异常进行追踪管理,及时消除成本管控中的短板。

    (2)积极推行降本增效的动态监管。不断优化高炉操作参数,调整合理的焦炭入炉量,选择适宜的喷煤比,尽可能降低燃料比消耗,从而实现炉内冶炼环节的降本增效。同时,提高风温,稳定热风炉风压,将热风炉烧炉冲压阀中间位行程调小,减小热风炉换炉风压波动,使换炉风压波动由原来的10kPa降至5kPa,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。

    6  下一步打算

    (1)原燃料质量不稳定是影响降成本的关键因素,尤其是8月份入炉综合品位降至55%左右,造成降成本过程焦比波动大,今后要加大原燃料质量控制。

    (2)持续开展节能降耗,节约成本。继续抓精料工作(降低有害元素);优化高炉操作,提高风温水平(1180℃以上);提高煤比(150-155kg);使用干熄焦(30-50%),稳定生铁硅(0.40-0.45%)。

    (3)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,积极引起长寿技术,学习先进管理经验,延长高炉寿命。

    (4)继续抓各生产环节的零污染排放,实现清洁生产。

    (责任编辑:zgltw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