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炼铁网欢迎您!

中国炼铁网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技术文摘库 >

济钢1750m3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冶炼实践

时间:2019-06-19 14:26来源:山东钢铁济钢集团有限公 作者:李丙来 点击:
摘 要 2016年以来济钢炼铁厂1750m3高炉以高产、低耗、低成本冶炼的技术路线为核心,以完全成本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为目标,全力提升高炉产量,拉动系统提速提效,实现了铁前系统
  • 摘  要  2016年以来济钢炼铁厂1750m3高炉以高产、低耗、低成本冶炼的技术路线为核心,以完全成本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为目标,全力提升高炉产量,拉动系统提速提效,实现了铁前系统的高效运行,也为钢轧产线的高效率、满负荷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同时以内部市场化和转型提升为抓手,打造精益生产模式,全厂各区域、各专业全力为高炉顺行创造条件,实现了成本和指标的较大进步,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。

    关键词  高产  低耗  低成本  低镁铝比  可靠性管理  平台漏斗  技术路线  内部市场化  


    1  概况

    2016年山钢及济钢集团给炼铁厂下达了624万的生铁产量计划。按照正常产量水平需要开2#1750m3高炉4个月才能完成计划,但是如果开2#炉,需要外购焦炭和降低烧结比例,炼铁厂的吨铁成本将大幅度上升。炼铁厂通过对铁前系统综合产能平衡和成本测算,对2016年技术路线进行了修改,决定通过现有两座1750m3高炉和一座3200m3高炉大幅度提产,用全年三座高炉的提产来弥补2#1750m3高炉4个月的产量,实施2+1的生产模式,通过大幅度提高在线生产三座高炉的产量,全力降低铁前系统综合成本,按照1750m3高炉单炉座产量5000t/d,3200m3高炉产量8500t/d,日产量1.85万吨组织生产

    为了完成该生产组织目标,全厂上下牢固树立炉况顺行稳定为高炉操作管理第一要务的思想,强化保高炉的意识,任何影响炉况稳定顺行的因素必须进行充分评估,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。烧结配矿、焦炭配煤、高炉炉料结构等任何工艺路线的调整和降成本措施,必须服从于1.85万吨生铁产能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的核心目标。焦炭配煤工作重心转移为“维持焦炭质量不发生大的变化,为高炉提升产能、优化指标进行条件支撑”。炉况管理要有底线,以此为核心强化对科室和车间的专项考核和管理。

    2  1750m3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冶炼条件的确定和实施的可行性

    (1)通过国内1750~1800m3高炉的对标、济钢1750m3高炉开炉以来的自身历史数据对标,结合冶炼条件的设定,综合入炉品位57.5%,(Al2O3)≤18.0%,烧结品位55.5%,炉料结构76%烧结+6%球团+18%块矿,入炉碱负荷<3.0kg/t、锌负荷<0.5kg/t/硫负荷<5.0kg/t,在基于全厂计划日产1.85万吨生铁的前提下,1750m3高炉日产5000t/d,燃料比520-525kg/t煤比<150kg/t的设定目标具有可行性。

    (2)通过产能平衡,在基于全厂计划日产1.85万吨生铁的前提下,焦炭、烧结产能基本能够满足铁前系统的产能平衡,能够实现铁前成本最低、效益最大化。

    (3)为了实现1750m3高炉完成既定目标,必须以工艺技术路线为引领,以市场为导向,以成本为核心,以深化高炉强化冶炼水平,实现“大风量操作、平台漏斗布料、大矿批冶炼、低镁铝比操作”等技术突破为手段,拉动系统提速提效。

    3  1750m3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冶炼技术体系的实施

    3.1  送风制度的突破,实现了大风量、低镁铝比操作

    (1)提碱度、提品位、降渣比,支撑大风量、低镁铝比(0.45-0.48)操作

    济钢高炉2014-2015年的冶炼实践证明,高(Al2O3)与高渣比不能同时存在,两者只能存在一个,否则易造成风口区、炉腹及炉腰粘结,对缩小炉缸中心死焦堆、提升炉缸整体活性是一个巨大的障碍,同时对软熔带的透气透液性产生巨大的阻力,制约整体风量的上升。所以必须消除高渣比,提升品位、适应高(Al2O3)、低镁铝比。

    围绕2016年设定品位57.5%,(Al2O3)≤18.0%的基础冶炼条件,1750m3高炉自2016年1月份开始降低镁铝比操作。高炉取消蛇纹石等辅料的同时,烧结MgO由1月份的2.6%逐月降低至3月份的2.0%,渣中镁铝比由2016年的0.6,分三个月逐月降至0.45-0.48控制。与此同时,炉渣碱度由1.2-1.23逐步提升至1.25-1.27,始终控制四元碱度在0.97~0.98。

    (2)优化焦炭配煤、烧结配矿,稳定焦炭质量,提升烧结品位,支撑大风量、低镁铝比操作。

    围绕大风量操作及高炉产能的提升,为了给高炉提供支撑,捣固焦优化配煤结构,其中焦煤配比固定12%-15%区间。顶装焦配煤中焦煤配比45%,焦煤+肥煤两种强粘结性煤种始终控制60%,稳定顶装焦CSR。

    围绕大风量操作及高炉产能的提升,为了给高炉提供支撑,烧结配矿以提升烧结品位,规避炉渣(Al2O3)≥18.0%为核心。优化配矿,稳定烧结高温冶金性能,其中120 m2、320m2烧结矿的品位由2016年的55.0%逐步提升至56.0%以上的水平,为综合品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。

    (3)优化送风制度,缩短风口长度,适当扩大进风面积,消除了高(Al2O3)条件下风口区、炉腹及炉腰粘结的制约瓶颈,为增加风量、增大炉缸工作截面积提供了有力条件。

    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,扩大风口进风面积,杜绝长期堵风口操作。缩短风口长度至有效长度380-400mm,淘汰有效长度450mm的风口,适应高(Al2O3)、低镁铝比操作,稳定操作炉型,规避炉腹、炉腰粘结,扩大炉缸工作容积,为增加风量提供了下部基础。2016年进风面积由2015年的0.267m2扩大至0.275 m2,3#1750m3高炉以长度600mm(有效长度400mm)为主,兼顾炉缸侧壁温度偏高的区域,配加4个长度650mm(有效长度450mm)。1#1750m3高炉以长度580mm的风口为主,配加少量600mm的风口。

    (4)为了充分挖掘风机潜力,配合能动厂、装备部,炼铁厂从高炉实际出发,3月份重新匹配各项操作参数,制定了提风量、提风压、提顶压技术推进方案,同时对两座1750m3高炉的顶压保护进行了重新设定,逐步按计划实施。2016年3月份开始联合能动厂,相继在两座1750m3高炉成功实施了恒压无波动换炉技术操作。

    (5)提升富氧率及顶压水平,抑制硅的还原,实施低硅、低镁铝比、高碱、高热操作,缓解了高(Al2O3)冶炼的诸多弊端 

    提升富氧率水平,在使高温区下移的同时,煤气中一氧化碳分压Pco升高,抑制了硅的还原。提升顶压水平,使炉内煤气中Pco值升高,可抑制硅的还原。在两项措施的配合下,实施低硅、低镁铝比、高碱、高热操作。

    配合高产能的实施,1750m3高炉富氧率达到4.0~4.5%,相比2015年提高2.0%。为了缓解高富氧、高风温致使理论燃烧温度上升造成的高炉操作压差上升的弊端,自3月份开始两个1750m3高炉尝试提升顶压水平,高炉顶压逐步提升至220-225kPa,同时达到了降低煤气流速、提升煤气利用率的目的。

    3.2  上部操作制度的突破,实现大矿批、平台漏斗布料操作

    (1)1750m3高炉布料矩阵自2008年以来一直使用中心加焦布料模式,2015年10月份1#1750m3高炉实施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攻关。经过3个月的探索和实践,成功实现了“平台稳定边缘、漏斗开放中心”的不带中心加焦布料矩阵,矿批由45t扩大到55~60t,最大布料角度由40°增加到43.5°,实施大矿批、大角度、窄平台+深漏斗布料操作。逐步解决了3#铁口投用后渣处理和除尘的限制瓶颈,稳定了180°铁口出铁方式,进一步改善了炉缸状态,操作炉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长期稳定。

    (2)从3#1750m3高炉炉缸侧壁局部侵蚀、90°铁口夹角、局部气流难以控制的实际出发,3#高炉上部料制与1#1750m3高炉实施差异化管理,实施宽平台+浅漏斗的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。坚持“大矿批,厚焦层,稳气流,上风量”的高炉操作技术路线,炉况高效稳定运行,高炉生产步入良性循环,矿批由原来的45t t扩大到55~60t,提高了煤气利用率。 

    (3)1750m3高炉随大风量、大矿批、平台漏斗、低镁铝比技术突破的相继实现,炉缸中心活性提升,死焦堆缩小,同时径向矿焦比分布合理,炉缸侧壁温度受到抑制,铁次下降至12次。

    3.3  以“高比例烧结、高比例块矿、低烧结MgO、低镁铝比操作”为基础,优化炉料结构,大幅度降低炉料成本,打造降成本新优势

    (1)根据块矿、球团、烧结的高温冶金性能和对料柱透气性的影响,合理搭配非主流和主流块矿的结构比例,减少高价位的球团矿,提高烧结配比,降低炉料成本。2016年通过降低烧结碱度(1.80~1.85)、降低烧结MgO,逐步提升烧结配比和块矿配比,大幅度减少高价球团的用量,取消高炉辅料,烧结比例由原来的75%左右提高到80%以上,球团比例控制0~3%,块矿比例17-20%,降低了吨铁成本。

    (2)利用球团烘干机及新建配套设施烘干块矿的整套工艺流程,自主完成方案设计及优化,在项目方案的创新性和独立性上,实现了块矿烘干系统优化改造。解决了块矿含水量高、含粉量较高无法直接过筛入炉的问题,避免了块矿多次加工处理过程,为提高块矿比例、优化炉料结构,大幅度降低了炼铁生产成本,对炉况长期稳定顺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
    3.4  综合焦炭质量的稳定、高冶强冶炼的同时规避高煤比操作≤150kg/t,对风口区及炉缸焦炭质量的稳定和改善具有重大作用。

    4  深入推进可靠性管理,为高产低耗提供支撑

    通过推进制度改革,从源头管控原燃料质量,强化筛分和设备点检等方面,科学化保障高炉稳定顺行,为高产低耗做好保障。

    4.1  推进体制改革,为高效低耗提供体制保障

    (1)实施炉长负责制

    实施炉长负责制,实现炉长责任和权利的对等,让炉长有充分的管辖权,厂部领导、专业科室为高炉消除生产运行障碍,提供好保障。 

    (2)推行内部市场化预算管理

    实行内部市场化预算管理,把握目标消耗管控,内部开展劳动竞赛,提升全员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,并加强同工序消耗对标组织管控,找出不足,挖掘潜力。

    4.2  强化原燃料质量可靠性管理,为高效低耗提供工序保障

    强化原燃料可靠性管理及原燃料质量稽查力度,是高炉实现高产低耗冶炼的基础,此方面的管理跟不上,就无法谈及高炉稳定,更无法谈及实现高产低耗的问题。

    (1)注重原燃料质量跟踪

    加强铁前系统沟通,共享铁前原燃料质量信息,有效的确保原燃料质量的源头管控,出现异常情况,及时预警,操作者对操作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,防止炉况出现大的波动。

    (2)加强槽下振筛管理

    定期对各高炉槽下振筛的T/H值进行测定,假如发现T/H值超过正常值,及时给予调整控制,同时对入炉的烧结、球团中<5mm粉末进行测定,实施动态管理。

    4.3  优化探索设备管理运行模式,为高产低耗提供稳定设备保障

    建立以高炉为中心的长周期、大计划检修模式。量化管理职责,自主管理与专业督察结合,实施全员设备管理,提升系统设备保障能力,保证设备完好率和降低休风率,尤其是杜绝非计划休风,为炉况稳定、高产低耗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  4.4  强化岗位工艺操作点检,不断提高内部可靠管理精准水平

    强化岗位工艺操作点检,是高炉车间精准管理的重要内容。

    (1)加强冷却体系管理

    加强冷却体系点检管理,实践中严格控制各种冷却参数,监控好炉体热负荷,同时建立炉体各段冷却壁温度预警机制,制定各段冷却壁温度的可允许操作范围。

    (2)强化炉前操作管理

    高炉一旦出铁不及时或渣铁排放不净,产生憋铁,易造成炉内气流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高炉的稳定顺行。高炉内部加强铁口的维护,为稳定出铁速度、及时排净渣铁创造了条件。

    4.5  强化炉况管控,建立日常炉况运行管理机制,通过实行日运行分析管理,统一思想,明确思路,并强化执行力考核;利用高炉趋势化管理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预防性的解决;确保炉况零失常,为高效低耗打好基础

    5  降低能源及制造费用

    5.1  对能源流分析,挖潜不足,建立经济运行模式

    对工序进行能源流分析,对不足项制定有效措施,进行挖潜。依据生产实际情况,对各种能源、介质的使用进行充分斟酌,建立了经济运行模式,对能源介质的使用进行合理优化,既要合理配置保障生产,又不造成浪费。

    5.2  强化费用管控,不断降低制造成本

    严格控制日常耐火材料的消耗;强化易耗件管理,进行修旧利废;对备品备件及直耗材消耗等进行分解,使员工成本意识明显增强。

    6  1750m3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冶炼技术实施效果

    blob.png

    (1)2016年1750m3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2003年开炉以来历史性的突破,其中利用系数、燃料比、焦比、综合焦比都创造了开炉以来的最好指标,煤比也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,综合各项指标获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.2004年~2017年利用系数、燃料比、镁铝比及生铁含硅量的变化趋势见图1、图2.

    2016年通过该技术的实施,高炉炉况运行质量显著提升。根据冶金交流中心2016年累计对标数据,全国在线生产的1750-1800m3高炉总计22座(剔除特殊矿冶炼高炉),济钢在22座高炉中炉渣Al2O3最高17.75%,排名22位;综合品位57.2%,排名14位。在这种原料条件下,济钢1750m3高炉利用系数2.877t/m3d(产量5034t/d),排名第二(其中2016年1#1750m3高炉利用系数高达2.91t/m3d,全国第一,截止2017年一季度,利用系数3.012.877t/m3d,仍是排名第一的水平.);综合焦比476kg/t,排名第四;实现了高产、低耗、低成本的目标控制。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技术经济指标及操作参数情况见表1。

    blob.png

    (2)2016年济钢炼铁厂通过1750m3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技术体系的综合实施,因燃料比降低获得的效益(剔除综合品位上升的影响)、铁水超产降低炼铁固定费用带来的效益、高炉低镁铝比操作降低烧结镁质熔剂带来的效益,三项叠加,1750m3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技术实施后,炼铁厂合计实现落袋效益1.16亿元。

    7  结语

    (1)高炉高产低耗冶炼,可靠性管理,优良稳定的原燃料条件支撑是置关重要的。

    (2)完善的炉况管理机制,确保炉况稳定顺行,是高炉高产低耗的基础条件。

    (3)敢于打破传统观念,大胆尝试和突破,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技术条件, 实现“大风量、平台漏斗布料、大矿批、低镁铝比、低硅冶炼”,是实现高产低耗的有效措施。

    (4)高产低耗是系统性问题,追求系统成本较低化,不要忽视能源动力、制造费用等管控。

    (责任编辑:zgltw)
顶一下
(2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